工業和信息化部、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印發的《化纖工業“十三五”發展指導意見》提出,“十三五”期間,化纖工業繼續保持穩步健康增長,化纖差別化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。到2020年,大中型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由目前1%提高到1.2%,發明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15%。
化纖工業“十三五”發展指導意見
化纖工業是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,是紡織工業整體競爭力提升的重要支柱產業, 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。近年來,我國化纖工業持續快速發展,化纖產量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。常規化纖產品生產技術居世界先進水平,但產能結構性過剩,行業盈利能力下降。行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,高附加值、高技術含量產品比重低,不能很好適應功能性、綠色化、差異化、個性化消費升級需求。高性能纖維制造成本高,質量不穩定,難以滿足航空航天等領域發展需求?;w是紡織工業的主要原料,也是紡織工業創新發展的基礎,為落實《中國制造2025》,引導化纖工業加快轉型升級,建設紡織強國,特編制《化纖工業“十三五”發展指導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指導意見》)。
一、總體要求
(一)指導思想
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、四中、五中、六中全會精神,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,牢固樹立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的發展理念,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落實《中國制造2025》,以提升創新能力為著力點,加強重點領域關鍵技術攻關;以推動轉型升級為出發點,積極推廣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;以實施提質增效為落腳點,大力實施“三品”戰略。堅持市場導向,需求引領,創新驅動,協調發展,構建競爭新優勢,為基本建成化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。
(二)發展原則
創新驅動,升級發展。加快完善化纖工業創新體系,推進跨行業跨領域融合創新。以企業為中心,加強產學研用協同創新。大力發展高性能纖維和生物基化學纖維,提高化學纖維的功能化、差別化水平。推進化纖生產智能化、柔性化、網絡化改造。加快發展服務型制造和生產性服務業。
控制總量,平衡發展。堅持優化存量,從嚴控制新增產能,依法淘汰落后產能,加快化解過剩產能。優化企業組織結構、產品結構和區域結構,加大兼并重組力度,推動產業集聚,提升行業綜合競爭能力。
綠色制造,持續發展。堅持低能耗、循環再利用,加快推廣應用先進節能減排技術和裝備,完善綠色制造的技術支撐體系。積極推廣綠色纖維標志產品,全面推進行業清潔生產認證和低碳認證體系建設,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,加快制造方式的綠色轉型。
開放合作,共同發展。落實國家“一帶一路”戰略要求,推進化纖工業裝備、技術、標準、服務的國際化。加強國際合作交流,積極引進高端技術、先進管理經驗以及高素質人才,加快形成化纖工業國際化發展的新格局。